新闻中心
 您现在位于:首页 > 新闻中心 > 兰台视野
红 色 渤 海—— 黄河!黄河!(一)
时间: 2024-04-12 16:03:00  来源: 惠民档案      点击率:7737


红 色 渤 海


纪念渤海区成立八十周年

第三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承载着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黄河也是流经渤海革命老区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她不仅见证了渤海区儿女抗击外来侵略、求得民族解放的悲壮历史,也见证了两区合并,粉碎敌人水淹解放区阴谋取得胜利的过程,更见证了渤海区从合并建立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事件。

 黄河见证——协作抗战  两区合并


不屈不挠 艰苦奋斗 顾全大局 无私奉献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疯狂的日寇从河北一路南侵,10月3日占领德州,11月11日制造“花家堡惨案”,侵占武定(惠民)。12月23日,日军分两路渡过黄河,侵占济南、长山、周村、张店、淄川、博山等地,悲声呜鸣,黄河在呜咽......

    在党的领导下,黄河两岸分别建立冀鲁边区与清河区抗日根据地。两区党组织积极动员各界人民建立武装,抗击日寇,用一次次牺牲,誓言民族解放的决心。1938年台儿庄会战后,为阻止日军进攻,蒋介石下令在河南花园口炸毁黄河大堤,黄河水改道,经河南、安徽、江苏夺淮入海。穿越渤海区的黄河只有尾流流入,没有了以往的磅礴之势,但也为两个解放区的相互联系减少了阻碍。


    1939年10月,徐向前、朱瑞对清河区抗日游击战争发展作出明确指示:清河区八路军应改变过去横跨胶济铁路两侧活动的方针,要向小清河以北发展,到黄河入海口广大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并打通与冀鲁边区联系。为把冀鲁边区和清河区打通,形成互为依靠,便于纵深周旋的更广大抗日游击区,两区作出多次努力,也付出惨重代价。1941年9月4日,冀鲁边区教导六旅政治部主任杨忠率部在进行第二次执行打通两区联系任务时,在惠民县徒骇河畔夹河村一带遭日伪军合围,突围中杨忠同志壮烈牺牲。冀鲁边区继承烈士遗志,坚决执行打通两区的命令。20日,冀鲁边区十六团团长杨承德率部由新海、无棣沿海地带向南挺进,清河区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主力由利津县向北挺进,于10月3日,在垦区中心老鸹嘴胜利会师,为今后两区的协同作战建立陆上通道。


    1944年1月,针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和中国抗日战争形势变化,为更好地统一领导,中央北方局批准将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党委、军区合并,建立中共渤海区党委、八路军山东渤海军区。渤海区成立后,军民团结一心,密切配合,迅即展开大反攻,仅3个月,收复国土45000平方公里,歼灭日伪军10740余人,解放同胞200余万,创造了这个地区抗战以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战果。1945年8月30日,攻克惠民城。9月,渤海区党政军机关陆续迁驻惠民城,逐步形成渤海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