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位于:首页 > 新闻中心 > 兰台视野
红 色 渤 海——渤海区妇女的磅礴力量(二)
时间: 2024-03-08 14:49:00  来源: 惠民档案      点击率:1406


红 色 渤 海


纪念渤海区成立八十周年

第二期

拥军支前   巩固政权

不屈不挠 艰苦奋斗 顾全大局 无私奉献

抗战胜利后,渤海解放区迅速扩大,为满足新老解放区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的迫切要求,巩固解放区和支援部队作战,同时也为了随时准备粉碎国民党反动派进攻。渤海区人民在“多节约一尺布一斤粮,就是向山顶多前进一步”、“多献一元钱一双鞋,等于向蒋贼多射一粒子弹”、“砸锅卖铁、支援前线”的号召下,掀起轰轰烈烈地支前运动。

渤海区妇女三个月共献鞋袜420993双,超过原计划一倍。寿光县牛头镇妇女干部、女积极分子,坚决要求参加支前运粮,车推肩抗,抢运公粮两万余斤;桓台县妇女一次捐献白面百万斤,小米140万斤,北海币500万元;盐山县妇救会做军鞋11万双、织布100多万尺、加工粮食几十万石;寿光牛头镇妇女群众捐献大量碎铁,支援驻村部队兵工厂铸造手雷;临淄、益寿临广四边及邹长地区妇救会会员,四天时间为三支队赶做棉鞋3000多双,耳套5000多副;潍县广大妇女白天忙生产,晚上碾米磨面,按时完成250万斤粮食的加工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潍县战役。据1949年3月10日《大众日报》记载,“渤海区,有175万妇女参加纺织运动,每日生产布14万平方尺,供应前方部队被服需要。”

1945年起,渤海区掀起轰轰烈烈的大参军热潮。妇女也能拿枪打仗,在渤海区抗日打老蒋的比比皆是,大批妇女加入民兵队伍。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母送子、妻送郎的动人场景。在1947年3月9日《渤海日报》中记载,旧镇区寺后于村程大娘在听到青年该参军的口号时,对唯一的儿子说“这次参军你去吧!咱翻身有了饭吃,不是亏了共产党吗?好孩子,你去吧!把蒋贼打完蛋,咱的饭碗才牢靠。”博兴县妻送郎参军典型尹洪英被渤海区授予“拥军模范”称号;沧县军马站村的妇救会长、共产党员翟凤英与丈夫一起参军,传为佳话。渤海区广大劳动妇女,不但送自己的丈夫、兄弟、儿子参军开赴前线,在男民兵忙于支前时,组成妇女自卫队,担负起守卫后方的任务。1946年8月,我区民兵、自卫队在6、7、8三个月内配合主力作战,成立民兵远征保障队,炸碉堡、破城垣、毁桥梁、割电线、破袭公路和铁路。在民兵轮战营开赴前线后,妇女自卫队立刻接替民兵承担自卫任务,制作被服,进行农业生产和拥军优属工作。